绝影绝幽文学>仙侠修真>踏月归山林 > 一 山中俗务
    平离山上有玄门,与山同名,至今承继六代,约莫二百年有余。

    现任掌门复姓司徒,幼时拜入前任掌门座下,以符入道,习玄妙功法;司徒掌门天资聪颖,日日勤勉不懈,所谓天道酬勤,二十来岁时便已成就非凡,施法时彷佛天地灵气尽在他手,唯他命是从。

    世间有诸多道门,平离山规模虽小,历代掌门无一不出类拔萃,提及此山,不少修士都会说一句「略有耳闻」;饶是如此,天下黎民却对平离山印象不深——他们只知岱朝境内有一座山头唤作平离,至於当中还有仙门坐落?不甚清楚。

    平离山向来香客稀疏,也多是山脚下那林家村人送信运货上山时才顺道参拜,若想从中找出一张生面孔来,只能是哪家哪户添了新生命,抱上来祈求神仙赐与平安顺遂了。

    修道之地理应清净,平离山如此恬静澹然,岂不正好?

    倒也不见得。

    平离山修士於山中修行至一定程度後便会出外云游,少则数月、多则数十年,更有甚者直接在外兵解;人人各凭本事游走四方,锻链心志,回山与否全看个人意愿。

    只是这掌门令牌传到司徒掌门手中之时,门下修士却不再盛行出门历练,就Ai留在门内JiNg益求JiNg,大有门派上下手牵手、心连心,时候到了一起羽化升天的野望。

    说来无奈,不过都是个人选择,司徒掌门无从置喙,毕竟门规也不曾规定门人必定要下到红尘里边游历一番才算数。

    到底修士尚未飞升,R0UT凡胎的,少不了吃饭、喝水、睡觉云云,吃穿用度可以紧缩,却不能完全抹去,眼下留在山里的人多了,开销势必随之起伏。

    一般有点资本的玄门,最基本都有几身道袍可做替换,但平离山阮囊羞涩,一人发个两套,反正山钟灵气充足,衣物脏W了施个小法术清理清理就是,真要说的话,其实一套也就够了。

    再详细点来说,其他玄门大派若是修习符令的,符纸笔墨一应俱全,绝不短缺;修习丹鼎的,材料与炉鼎任取任用;修习剑器的,更无须担心剑刃耗损,想劈木头、劈石头、劈山头都不再话下。

    这般b较起来,平离山就显得乏力多了。

    为此,当年接下掌门令不久的司徒掌门也曾意气风发地想过:他要多多攒钱,用以改善平离山的生活与修行条件。

    谈及道门,常见的开源方式大致上分有两种:一是替人捉鬼降妖、镇宅化煞,或是相对和缓一些的看面相、选日子,以实际作为换取银钱;二是受信徒香火,信徒愈广,愈不怕断炊。

    司徒掌门考量门人如今不Ai下山,b迫门人外出可能适得其反,便想扩大香火,积攒用度,但平离山名气小,信徒少,他思来想去,打算开设讲堂,先以讲经释疑x1引香客。

    藏经阁中的经书司徒掌门滚瓜烂熟,他身先士卒地当起讲堂第一人,可一连数月,来人不仅都还是面熟的林家村人,人家忙着柴米油盐,也没空听司徒掌门讲经。

    实话说来,进项出项与过去毫无区别,反而是他的修行时间因此耽搁了不少。彼时司徒掌门落寞地踏出讲堂,於山门口,由下而上地看了看自家山头。

    地方乾净整洁,屋舍不堂皇也不寒酸,山腰以上尽数是白皑皑的一片——自他入山以来,平离山就是这麽一副模样——也或许两百年来,平离山未曾变过。

    不过谁知道呢,他这才几岁,他所能见的,也只能是他有生之年看得见的平离山了。